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常识 >

生辰纲是什么意思谁智取(《水浒传·智劫生辰纲》的BUG大了去了)

2020年的11月中旬,借助到南乐县城公干的机会,假公济私顺便去了趟五花营村的“黄泥岗”,考察一下《水浒传》中描写的“智劫生辰纲”到底是发生在山东郓城的黄泥岗镇,还是发生在河南濮阳的南乐五花营村。

南乐五花营村

《水浒传·智劫生辰纲》一事的描写发生在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生辰纲指的是成批运送的生日礼物。

图片来自网络

纲:成批运输货物的组织,如茶纲、盐纲、花石纲。这里的生辰纲,指的是梁中书给他的岳父蔡京送的生日礼物,其价值高达十万贯的金珠宝贝。

图片来自网络

十万贯相当于现在的多少价值呢?北宋朝廷规定“悉用七十七为百”,也就是说当时的一贯钱为770钱。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黄冕堂先生著有《中国历代物价问题考述》一书,根据书中观点,经过复杂换算(换算过程略),

图片来自网络

北宋一文钱相当于当代的0.40元人民币,一贯钱相当于现在的约300元人民币,那么十万贯就相当于现在的3000万人民币。这也太惊人了,一个生日贺礼而已,就送3000万人民币,须知生日可是年年过,梁中书就算富可敌国,这礼他也不可能送得起。但《水浒传》毕竟是文学作品,看看热闹就好,无法当真。

网络图片

梁中书的官职为大名府留守,可能很多不怎么研读历史的人不知道,北宋的大名府,就是现在河北省的大名县,别看现在寂寂无名,北宋时它可是大宋的陪都——北京,其余东京为汴梁,南京为商丘,西京为洛阳,以东京汴梁为首都。现在称国度为“首都”既来源于此。

北京大名因处于抗敌前沿,边防要地,为以防万一,大名府除了军事指挥官员,文官保留较少,“留守”就是文官主管官员。

按照《水浒传》中所说,岳父蔡京六月初一日生日,女婿梁中书筹集价值高达十万贯的金珠宝贝给他送生日礼物——生辰纲,此事为刘唐、晁盖、吴用、阮氏兄弟、白胜等所知,于是由吴用设计,在“黄泥冈”用迷药迷倒押送生辰纲的杨志等人,智取了生辰纲。

图片来自网络

此过程中人物、事件都是真实的,有《大宋宣和遗事》为证。此书记载:“是年,正是宣和二年五月,有北京留守梁师宝将十万贯金珠、珍宝、奇巧匹段,差县尉马安国一行人,担奔至京师,赶六月初一日为蔡太师上寿。

网络图片

其马县尉一行人,行到五花营堤上田地里,见路傍垂杨掩映,修竹萧森,未免在彼歇凉片时。撞着八个大汉,担着一对酒桶,也来堤上歇凉靠歇了。马县尉问那汉:“你酒是卖得”那汉道:“我酒味清香滑辣,最能解暑荐凉。官人试置些饮”马县尉口内饥渴瘐困,买了两瓶,令一行人都吃些个。未吃酒时,万事俱休;才吃酒时,便觉眼花头晕,看见天在下,地在上,都麻倒了,不知人事。笼内金珠、宝贝、匹段等物,尽被那八个大汉劫去了,只把一对酒桶撇下了。

但是《水浒传》中对杨志等运送生辰纲,从大明出发至开封目的地的描写却让人匪夷所思。按书中描写路线,从大名出发,没有径直向南,而是舍近求远,转向90度,向东出发,经过聊城、济南、淄博、青州,入昌乐县,然后南转,经临朐、沂水沂南县,然后再经平邑、曲阜、兖州、嘉祥、巨野、菏泽到郓城,然后被劫,如果没有碰到晁盖等人,还要详细经菏泽、兰考,最后到达东京汴梁。这是绕了多大的一个大圈子?本来从大名出发,经南乐、清丰、濮阳长垣即可抵达开封,全程400华里。而施耐庵为杨志设计的路线,这一圈绕的全程多达1500多华里,而且要跋山涉水,途中高山、沼泽险阻重重。这是为什么呢?

按照网络写手青史拾贝的说法“真正让杨志绕道山东郓城的不是施耐庵,而是黄河。”按照这个说法,舍400里的路程不走,而绕道1500里地,只是为了绕过黄河。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是杨志等人是愿意走水路,还是愿意走旱路?二是绕4倍的路程,是否绕得过黄河。

《水浒传》的原著是这样描写这段文字的——

杨志说:“此去东京,又无水路,都是旱路。经过的是紫金山、二龙山、桃花山、伞盖山、黄泥冈、白沙坞、野云渡、赤松林”,而且他自己还补充到“这几处都是强人出没的去处。更兼单身客人,亦不敢独自经过。他知道是金银宝物,如何不来抢劫?”

从这段描写中,可以看出来,杨志是无水路可走,不得已而选择了走险象丛生的旱路,而不是相反。北宋经济十分发达,黄河上渡口繁多,例如南乐县五花营村的村南5里处有个村子叫王洪店,这里就是北宋时的黄河渡口处。

其二,我找到了北宋时的黄河流域图,可以看出,当时的黄河有两条河道,一条经濮阳、南乐、大明、山东德州、河北沧州,过天津入海;另一条经濮阳、南乐、大明后东拐,经莘县、阳谷后折向东北,经济南、滨州、东营后入海。从大明到开封,无论怎么绕都要渡一次黄河,绕是绕不过去的。

那么问题来了,施耐庵为何为杨志设计一条如此“脑残线路”呢?

其一是“剧情需要”。生辰纲从大名出发,仅仅45里地就到了五花营就被劫了,没有杨志,没有鞭挞军卒,没有贩枣闹剧,那还有什么看头?我们看看智劫生辰纲的原始记载是什么样的?“……担奔至京师,赶六月初一日为蔡太师上寿。其马县尉一行人,行到五花营堤上田地里,见路傍垂杨掩映,修竹萧森,未免在彼歇凉片时。撞着八个大汉,担着一对酒桶,也来堤上歇凉靠歇了。马县尉问那汉:‘你酒是卖的’那汉道:‘我酒味清香滑辣,最能解暑荐凉。官人试置些饮’马县尉口内饥渴瘐困,买了两瓶,令一行人都吃些个。”就这样,生辰纲就被劫走了。这里面根本就没杨志什么事儿。杨志哪去了?

《大宋宣和遗事》是这样描述的,威远节度使朱勔差遣杨志、李进义、孙立等人押送花石纲(太湖石,宋徽宗及其喜欢这种石头)到京城,杨志在颍州(安徽省阜阳市)久等其他人而不得,没了盘缠,于是上街卖刀,遇到无赖,举刀砍杀致死,因此犯罪被判流放。李进义同孙立等人商议,认为杨志是为了等我们大家才摊上事儿的,应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于是兄弟十一人往黄河岸上,等待杨志过来,将防送军人杀了,同往太行山落草为寇了。所以押送生辰纲没有杨志什么事儿。

其二是施耐庵江苏兴化人,19岁时中秀才,28岁时中举人,36岁与刘伯温同榜中进士,曾在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为官三年,后弃官回乡。也参加过义军张士诚的反元大军,我想这是大明朝建立后,他归隐乡里藉藉无闻的原因。施耐庵不是徐霞客,他自始至终生活、工作与南方,没有游历全国各地的经历,手头又不可能有“百度”“高德”“腾讯”地图,所以对大名府、东京汴梁一代的地理茫然无知,因而造成了地理上的BUG。


就在本章中,《水浒传》的地理上还有一处“笑话”。当杨志发现树林中有一帮人活动上前查问时,吴用等人说自己是濠州前往东京贩枣子的客商,看看地图,濠州为今安徽凤阳县,在开封东南方,无论生辰纲在什么路线也不可能与这帮人有交集,完完全全的“南辕北辙”,足见施耐庵的地理差到何等程度,以现在人的地理知识,体育老师也不好意思承认是自己教出来的。

《水浒传》原文说,生辰纲被劫后“次日天晓,老都管自和一行人来济州府该管官吏首告,不在话下。”而《大宋宣和遗事·元》中却说:“晁盖等人劫取生辰纲后,将一对酒桶忘在了黄泥冈现场。押送人员药酒醒后,根据酒桶上的字号到所属的南洛县报案。”南洛县即今河南省南乐县,如果生辰纲事件发生地在五花营村,那么到南乐县报案仅仅20里地,是十分合理的;而如果生辰纲事件发生地在郓城,到郓城报案应当更近一些,而且还在他们返回大名府的路途中,而施耐庵让他们去济州府(巨野县)报案,既远,又在大名府的反方向,不知是不是又是一处地理上的BUG?

再回到五花营村,如今的农村到处都是一片萧瑟,除了爷爷奶奶几乎不见人烟。到了五花营,向路边的大娘打听“黄泥冈”竟无人知晓,过了半天才有人反应过来,问我是不是“找那块大石头?”我糊里糊涂答“是”,就被指到了村西的一个七八米高的土台跟前,这里一看就是黄泛区,到处都是黄沙地,土台也全部是黄沙淤积堆砌而成,旁边有一条小河和一处藕塘,沙堆上荒草没膝,冷风习习。

上面有一块“花石纲”模样的太湖石,上刻“晁盖夺宝处”,并未标明此处就是“黄泥冈”。有几位老人陆续来到黄土岗下晒太阳,前去询问,老人说此前并无听说“生辰纲”或“晁盖夺宝”的事儿,土岗子也是这些年政府花钱加高的。

这不禁使我大失所望,根据《大宋宣和遗事》记载,智劫生辰纲的发生地就在五花营村,而通常农村老人对历史大事件的口口相传,往往比正史都更加详实准确,而这里的老人们却对此事一无所知,这不是奇怪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