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5年,女真贵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建立了一个政权,定国号为金。随着金国势力的逐渐强大,统治者有了统一全国的野心,第一个目标当然是离他最近的辽国。这个时候的辽国国力衰退,根本打不过勃勃生机的金国。
而此时的北宋皇帝徽宗和大臣蔡京、童贯等人认为辽就要灭亡了,金会取而代之,北宋何不趁此时机与金联合灭了辽国,这样既可以向金国示好,也可以和金国协商收复五代十国时石敬瑭献给辽国的那燕云十六州。
计策商定后,徽宗派使者和金国联系。最终双方商定:宋金按商定的进军路线攻辽,金军攻取辽的中京大定府,宋军攻取辽的南京析津府和西京大同府。宋同意在灭辽后,将原来给辽的岁币转而给金,金则答应将燕云十六州还给宋。
谁知,北宋的军队不会打仗,在进攻燕京时,面对日薄西山的辽军仍然吃了败仗。权臣童贯不得不秘密派使者到金营,请求金国出兵攻打燕京。结果金兵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其拿下。
事后,金国指责北宋没有兑现“攻陷辽南京”的承诺,拒绝归还燕云之地。经过交涉,北宋答应给金二十万两白银、三十万匹绢,还交纳了“燕京代租钱”一百万贯,而金只交还燕云十六州中的六个州和燕京。特别是金军在撤出燕京城前还将城内财物和人口搜刮一空,宋接收的只是一座空城而已。
金灭辽后,看到了北宋的军事实力还不如辽,于是分兵两路南下攻宋。结果,金兵基本没遇到抵抗,就打到了太原城和燕京城下,宋将郭药师不仅投降了金国,还指引着金兵攻打宋朝都城。
宋徽宗慌忙下了“罪己诏”,承认曾经联金攻辽的错误,并号召各地军民入京增援,自己则决定南逃,让太子赵桓留守京城,抵御金军。后来,徽宗自知大势已去,决定禅位给太子赵桓,赵桓就是宋钦宗,他改年号为靖康。然而,金军实力强大,都城汴京又没有险峻的地势能够守城,1127年,金兵攻入汴京,将徽、钦二位皇帝和皇族、妃嫔、朝臣、能工巧匠等三千多人,押往金国,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又称“靖康之耻”或“靖康之难”。
幸亏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康王赵构顺利逃出,在南方登基称帝,这就是宋高宗,这才延续了宋朝的香火不灭。然而,靖康之耻深深地刺痛了中原人的心,南宋著名抗金将领岳飞在《满江红》中写道:“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洗雪靖康之耻,成为他抗金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