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常识 >

灭绝动物大全排行榜(盘点被人类灭绝的动物)

人类作为地球上的主要物种之一,与其他生物共同生活了数百万年,然而,在过去的100年间,由于繁殖率放缓、捕猎和环境破坏等因素,一些动物物种面临了严重的灭绝风险。

盘点那些曾被人类大规模捕杀使其灭绝的动物,并呼吁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同守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史德拉海牛

1741年,史德拉在北冰洋海域发现了一种新型的巨型海洋生物,因此人们就用他的名字来进行命名——史德拉海牛,然而,谁能想到如此温柔的动物从发现到灭绝仅仅用了27年。

史德拉海牛身长8米,一只就可以达到5000千克,身上的皮层也有3厘米那么厚,甚至有着20厘米厚的脂肪层,这不禁让人疑惑,如此的庞然大物为何会在这么短时间内被人类灭绝呢?

这一切都和史德拉海牛的习性有很大的关系......

当时,史德拉的船队在海上遇难,由于生存需求它们捕捉了一头史德拉海牛,但是没想到这史德拉海牛的肉质口感极好,且可以保存很长时间。

等到史德拉的船队回去之后,大肆宣传史德拉海牛肉的口感,这也让众人纷纷对史德拉海牛十分感兴趣,纷纷前往白令海峡去捕捉。

其实在1741年时,史德拉海牛的数量就已经很少了,但是这些探险家们还是为了满足自己一时的口腹之欲,向无辜的史德拉海牛伸出了“罪恶之手”最终导致史德拉海牛被探险家们屠杀殆尽。

前文提到过,史德拉海牛的灭绝和自身的习性有很大的关系,那么它又有什么习性,致使最终全部灭绝呢?

众所周知,一般的大型海洋生物都会生活在深海之中,很少会在浅滩、淡水区看见它们的身影,并且它们性情都十分凶悍,警惕性也是极高,甚至有一些海洋大块头还会主动攻击人类。

但是,史德拉海牛除了体型和上述的“海洋凶兽”相同,其余皆不相同,与一般的大型海洋生物不同的是,史德拉海牛性情十分温和,且不惧怕人类。

并且,史德拉海牛会经常在河流的入海口停留,因为它们并非像其余的海洋生物一样,它们依旧需要补充淡水,所以这也就成为了探险队们对它下手最方便的时候。

再者史德拉海牛的视力极其差,就相当于你拿着刀站在它的面前,它也没有发现你手中的刀,更令人痛心的是,在史德拉海牛被杀害时,它也并没有逃走的意图,反而毫无挣扎等在着死亡,有一种超脱与世的温柔与淡定。

没有害人之心的史德拉海牛,同时也不具备防人之心,这也就已经预示了史德拉海牛的悲惨结局。

18世纪末,史德拉海牛被人类宣告灭绝,这也是现代人类首次记录下的对一种水生哺乳动物的灭绝。

阿特拉斯棕熊

1870年,阿特拉斯棕熊灭绝,成为历史上永远的一个遗憾,这种大型哺乳动物曾经广泛分布在非洲的北部,从摩洛哥到埃及,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短短的一段时间内便消失在地球上。

阿特拉斯棕熊的生活区域,可从从地中海开始算,直到撒哈拉沙漠如此广大的地域,不论是草原还是山区,沙漠还是绿洲,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

可是从16世纪开始,阿特拉斯被欧洲列强欺压,当地的各种资源都被掠夺,肉质鲜美的阿特拉斯棕熊成为了殖民者的猎物,被捕杀殆尽,皮毛被制作成高档的皮衣,胆汁也被猎取用于商业贩卖。

直至1870年,最后的一头阿特拉斯棕熊被猎杀,之后这个物种就再也没有出现过。

阿特拉斯棕熊被灭绝的主要原因是欧洲殖民者的猎杀,这些殖民者为了获取食物、皮毛以及保护自己的牲畜和农作物,所以对阿特拉斯棕熊进行了大肆捕杀。

其次便是,阿特拉斯棕熊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因为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它们的栖息地逐渐减少,食物来源也越来越困难。

阿特拉斯棕熊的灭绝,让人唏嘘不已,由于人类的贪婪与破坏,这个珍贵的物种最终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缅因州海鼬

缅因州海鼬是一种小型海洋哺乳动物,它们拥有细密亮丽的皮毛和强大的适应能力,通常在沿海地区活动,善于游泳,更是出色的猎食者。

虽然它们的外表十分可爱,但缅因州海鼬的繁殖能力并不强,这也是它们易被灭绝的一个关键因素。

因为缅因州海鼬的皮毛可以算的上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皮毛之一,保暖的性能更是无话可说,于是人们便发现了这一商机。

在19世纪,由于缅因州海鼬皮毛的稀有性和高价值,缅因州海鼬便成为了人类捕杀的主要目标,人们使尽浑身解数,通过使用枪支、陷阱等各种方式猎杀它们,导致其数量迅速减少。

缅因州海鼬在19世纪中期数量已经很少,但人类因为贪婪,并未就此罢手,继续大肆捕杀,反而想着要赚足最后一笔大的。

最终,在1880年,缅因州海鼬彻底灭绝,商业只存在着收藏缅因州海鼬皮毛的人,但是缅因州海鼬却再也没有出现过。

北美旅鸽

身披一层薄薄的黑色斑点,坚硬的翅膀可以让旅鸽在每小时飞行100公里以上,每年的春秋季都是它们固定迁徙的时间,但是它们一年四季都穿梭在北美洲的大陆上,寻找着适合自己的筑巢环境。

1866年,当旅鸽集体迁徙时,当时的天上可以用“黑云压城城欲摧”来形容,乌压压的一片全是旅鸽迁徙的身影。

要知道,在当时的整个北美洲大陆人口也不过只有4000万人,但是北美旅鸽的数量可以达到50亿只。

当时的旅鸽数量之多,就例如一个人随意的向天空中扔出一个石头,便就会有一只旅鸽相对应的被砸下来,拿着棍子随意挥舞两下,也会掉落几只。

据相关的历史记载,当时的北美旅鸽群组成了世界上的第二大动物群,甚至美国还有一本关于百科全书中写道:“旅鸽根本不需要保护,它们的繁殖能力也是很强的,一般的方法都是无法伤害到它们的。”

但是,却没想到之后会被打脸这句话吧。

在十四世纪时,哥伦布来到美洲大陆,继印第安人进行屠杀后,他们再一次盯上了旅鸽,起初他们还有一些顾及,但到了19世纪初期,欧洲的殖民者无意之间发现了旅鸽肉质鲜美。

便开始无所不用其极的肆意杀害旅鸽,他们甚至利用旅鸽的习性,吸引来更多的旅鸽前来,最终再将它们一网打尽。

在侵略者的铁锯下,森林一片片倒下,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崛起,这使得旅鸽的生存环境遭受极大破坏。

失去了遮蔽的庇护,这些飞翔的生命在风雨中飘摇,无法在自然界继续生存,更为残忍的是,旅鸽被大量猎杀,成为农贸市场上的抢手货

当时的人们甚至将滥杀旅鸽当作了一场娱乐的游戏,甚至还有关于射杀旅鸽的俱乐部存在,旅鸽在当时大量死亡。

人类的贪婪和欲望,使这些无辜的生命在野外面临极大的生存压力,尽管有部分人士发出保护旅鸽的呼声,但并未能形成有效的保护措施,这使得旅鸽走向了灭绝的道路。

这个悲剧性的结局,让我们深刻反思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在追求发展的同时,人类是否应该更多地关注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它们的消失留下了一个深刻的教训,提醒大家要珍惜自然环境,保护野生动物,同时,也促使大家更加努力地去研究生物多样性,寻找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方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