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研究过去、指导现在、预测未来,按时代分为史前史、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按地域分为世界历史、各洲历史、各国历史;按学科分为经济史、文化史、艺术史、思想史等。
历史学研究过去、指导现在、预测未来
中国自古重视历史,历史是“经、史、子、集” 四种基本学科之一。上古就有黄帝战蚩尤、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的传说;国家产生后出现了世界最早史书《尚书》;从公元前841年(西周共和元年)起,有了按年记载的编年史。春秋战国孔子订《春秋》,左丘明著《左传》,使历史摆脱神学和宗教。西汉司马迁撰写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东汉班固著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后代史学家沿用这种体裁,将各朝历史汇编成“二十四史”。除断代史外,唐宋出现通史,如唐末杜佑的《通典》,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叙事长达1362年的编年体通史,是史学史上的奇葩。
历史惊人地相似
盛衰成败、朝代更迭,中国历史自黄帝以来历经了五千多年:黄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历史惊人地相似,普遍认为,中国的历史规律有:第一,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第二,小人干政、官场腐败、异族入侵,导致历朝历代在内忧外患中灭亡。第三,胜者王侯败者寇,历史为胜者歌功颂德,对败者落井下石。第四,矫枉过正,过犹不及。秦尚法而汉尚儒;唐重武轻文而宋重文轻武;唐宋尚诗词而明清尚八股。第五,乱世思想光辉灿烂,治世思想停滞不前。第六,地域环境左右命运,中国地形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政权也是西强东弱,北强南弱。第七,朝代之初君强臣强;朝代之中君强臣弱,朝代之末君弱臣强。第八,武治刚而易折;文治软弱可欺;文武结合,刚柔兼济,长治久安。第九,北御外族,南谋经济。第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定都北京和西安的朝代多数强大,定都南京和杭州的朝代多数弱小。南方脂粉之地,歌舞升平,令人醉生梦死。
历史惊人地相似
西方史学始于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希罗多德在《希波战争史》中记录了希腊与波斯之间的希波战争,被罗马哲学家西塞洛称为“史学之父”。20多年后古希腊人修昔底德所著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治学态度严谨,历史记载翔实,是西方第一部“信史”。前2世纪,希腊历史学家波里比阿在《罗马史》中记录前218年至前146年73年间罗马帝国周围地中海沿岸各国、各民族历史,是第一部“世界”通史。
唐太宗说过,以史为鉴,可以明兴衰。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学习历史的意义,就在于借鉴过去,更好地革新现在,创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