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高阳国位于西晋冀州境内,下辖四个县,分别是博陆、高阳、北新城和蠡吾。
高阳元王——司马珪,字子璋,是司马孚的第七子。曹魏时期受封高阳乡侯,历任河南令,进封浈阳子,拜给事黄门侍郎。西晋建立后,受封高阳王,邑五千五百七十户。此后分别担任北中郎将、督邺城守诸军事,尚书,右仆射等职。泰始十年(公元274年)去世,朝廷追赠车骑将军、仪同三司,谥号元王。
高阳哀王——司马缉,由于司马珪没有子嗣,所以由太原成王司马辅之子司马缉出继给司马珪,继承高阳王爵位,咸宁四年(公元278年)去世,谥号哀。
东山再起的高阳王——司马睦,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六月,司马炎下诏恢复先前被降封的中山王司马睦的爵位,只不过这一次不是中山王,而是高阳王,之后司马睦又担任宗正。太康元年(公元291年)去世。
死于战乱的高阳王——司马毅,由于司马睦的世子司马蔚早卒,所以继承爵位的就是司马睦的孙子、司马蔚的儿子司马毅。司马毅之后做到了散骑侍郎,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四月,司马毅和送葬司马越的那支队伍中的其他人员一样,被石勒杀害。
隔了很久的高阳王——司马文深,司马文深是司马恢之的儿子。晋安帝隆安元年(公元397年),东晋朝廷忽然想起了司马毅这一脉绝嗣很久了,就让司马文深嗣位司马毅。隆安五年(公元401年),去世。
末代高阳王——司马法莲,司马法莲是高密敬王司马纯之的儿子。因为司马文深没有子嗣,所以司马法莲被立为高阳王嗣位司马文深。刘裕代晋建宋后,高阳国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