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食俗是构成饮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对各民族心理和性格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在浩如烟海的民俗中,饮食习俗属于物质民俗范畴,它是民俗中最古老、最富特色、最活跃的一个分支。各民族食俗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反映着各民族古往今来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创造的精神面貌,是与社会发展各阶段的物质生产水平及生活方式等条件相适应的。
云南回族主要聚居在昆明、大理、曲靖、红河、昭通、玉溪等州市。回族自元代开始随军屯垦、移民等大量进入云南。回族是云南少数民族中较分散的民族之一。云南回族信仰伊斯兰教,饮食受到教规的相应约束,饮食文化已自成一体。
回族
清真菜在云南众多的少数民族菜中独树一帜,形成了煎、炸、爆、炒、蒸、卤、炖、烩和使用特产甜酱油的烹调技艺,突出地方风味。回族清真膳食主要以牛肉、羊肉、鸡肉、鸭肉、时鲜瓜果蔬菜及其他副食品为主,特别讲究清洁卫生,以鲜活为宜,未经宰杀的鸡、鸭、牛、羊和动物血液一概不吃。其烹调的各种菜以淡、烫、鲜香沙壮、醇厚回甜、富于营养为特色。
回族菜肴
回族进入云南以后,饮食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原来中亚和我国北方以面食、羊肉为主的饮食结构,改变为以大米、牛肉、水鲜为主,面食、羊肉为辅助的饮食结构。
回族水煎乳饼
云南回族同其他民族杂居相处,吸收了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烹饪技艺,融各族之长,形成了具有浓厚的地方清真民族风味,如里脊牛肝菌、过桥米线等是向汉族学来的,炸乳扇是向白族借鉴来的,乳饼是向彝族学来的。
回族炸乳扇
云南回族菜就地取材,选用云南丰富的特产和山珍,丰富了自己的民族食谱。牛干巴、腊鹅、干巴菌、鱼、鸭、青笋、米线、卷粉、饵块等都已经成为日常食品。其中相当一部分回族菜肴,已进入汉族食馆,如煎炸牛干巴、清真壮凉鸡、牛肉冷片、壮牛汤肉、牛杂碎等
清真牛干巴
清真菜,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民族饮食菜肴的统称,饮食特点十分明显,广泛表现在其食俗、戒律、禁忌等各个方面,渗透于食物原料的选择、加工、进食等各个过程中。
回族清真菜点及主食特点主要有遵循教规而食,饮食上反对铺张浪费,提倡节俭,不食性情凶暴的动物,戒酒,喜食“油香”;不食有病的动物和自死的动物等。
回族油香
云南回族大多居住在交通沿线的城镇、农村以及半山区。住地与汉族等民族杂居,交通便利,利于经济、文化和物资交流。云南回族的清真饮食具有以下特点:
以稻米为主食的饮食文化。云南回民以大米作为主食,还有其复制加工品,如米线、卷粉、饵块等,其中回族的鸡汤米线、大酥牛肉(米线)饵丝、什锦凉卷粉、卤牛肉夹烧饵块等。
大酥牛肉米线
菜肴选料特点,牛羊并举,以牛为主,白族的乳扇、彝族的乳饼。回族的牛干巴、腊鹅均属名品;山珍、海鲜并重,擅长于鲜嫩蔬菜的制作。
口味特点,鲜香醇厚、沙壮滋嫩、本味原汁、五味柔和、咸不过头、酸不过性、甜度适中、辣得合适、巧用苦味、五味分明。如牛肉冷片、壮凉鸡,同样的原料,回民制作的就特别好吃,有沙壮鲜嫩,回味悠长,百吃不厌的美誉。牛八碗中的粉蒸牛肉、大酥牛肉、清炖黄条都体现了原汁原味;煎炸牛干巴醇香,辣而不过;牛杂碎、清汤牛肉,汤鲜柔和,非常爽口。
永平腊鹅
云南各地回族均擅长腌制牛干巴和制作腊鹅,牛干巴以寻甸和昭通鲁甸的牛干巴较为出名,腊鹅以永平制作的为佳。
寻甸牛干巴
油香是我国回民南北皆有之品。云南回族有麦面油香、糯米面油香等。麦面油香,是用麦面发酵,兑上土碱,用红糖水和少许菜油和面后,做成饼后放入油锅中炸泡而成。糯米油香,是用糯米粉加水和好,做成饼包入豆沙用菜油炸泡即成。滇西大理一带的回民制作的油香清真三酥则独具特色,称为“树皮”。做法是将面揉团,做成小块状,用筷子在表面压上凸凹不平的花纹,油炸后淋上红糖汁,香甜可口,可存放一段时间不变质。
糯米面油香
云南回民饮茶,既有北方回族风味,又有云南原著民族饮烤茶之俗。烤茶,茶用青茶或绿茶,是常见的饮料。选用陶瓷茶罐,靠近火塘边,放入茶叶,边烘边抖,直到茶叶呈赤黄色散发喷鼻香味时,将开水慢慢倒入茶罐内即可饮用。
回族烤茶
云南省傈僳族主要分布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部分散居在丽江、迪庆、保山、德宏、楚雄、大理地区。普遍信仰原始宗教,崇拜自然。傈僳族大都居住在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两岸的河谷山坡地上,多数以家族为单位居住。除怒江州是其较大的聚居区外,居住在其他地区的傈僳族,多数与汉、白、彝、纳西等族交错杂居或小块聚居,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特点。
傈僳族
傈僳族所居住的地方从河谷到高海拔地带均有,寒、温、热不同的气候。从事农业生产,种玉米、大麦、荞麦、稻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主食以玉米、荞麦为主,大米甚少。喜食饭菜合一的粥食,以及漆油、蜂蜜、蜂蛹。口味以麻辣为主,常用煮、焖、烤技法,嗜嚼烟、槟榔、喝酒。
饭菜合一的粥食
傈僳族人民普遍日食三餐。居住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境内的傈僳族至今仍普遍保留着菜饭一锅煮,煮熟便围坐火塘就餐的食俗。其主食是玉米和荞麦。将玉米用水泡后在木礁中舂去皮成玉米瓣,淘净后掺入四季豆及其他蔬菜加水煮熟即可食用。吃时配腊肉和以漆油、核桃仁、辣椒、水豆豉和食盐炒成的佐料进食。怒江一带漆树较多,漆油炒鸡、漆油炖鸡、漆油煮甜酒鸡蛋是傈僳族产妇补虚的上等食品。
漆油炖鸡
傈僳族喜食蜂蜜和蜂蛹。蜂蜜系家蜂和岩蜂所产,傈僳族村寨养蜂较多。花期过后,可取其蜜和蜂蛹。蜂蜜常掺入酒中食用,也用于蘸苦荞粑粑食用。蜂蛹则可蘸蜂蜜生吃、用盐水煮吃、用油煎吃。
苦荞粑粑蘸蜂蜜
傈僳族嗜酒,以水酒为主要饮料,水酒是自家酿制的,度数低,味道醇美。最有民族特色的是“同心酒”“双边酒”。在对歌、跳舞欢庆佳节时,两人互相搂抱着肩共同饮一碗酒。傈僳族使用的食具多是木制或竹制,很有特色。
傈僳族饮同心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