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常识 >

一传十传百是什么效应(生活中的博弈论——流言效应)

今天我们一起讨论一个相反的问题,假设有人在背后中伤你,说你坏话怎么办?


俗话说得好:“谁人背后无人说 谁人背后不说人。”人们出于八卦、无聊或忌妒的心理,都有可能成为流言的制造者和传播者,有的人还极尽捕风捉影、添油加醋之能事,把一件莫须有的事情搞得尽人皆知、满城风雨。如果这种流言是专门针对你的,你将做何反应呢?是奉行清者自清的原则,等着流言自己不攻自破、烟消云散,还是奋起反击,为自己正名?抑或是怒发冲冠、自怜自伤?

为了说明流言蜚语的可怕性,我们先来看一则故事:《战国策·秦策二》记载:“费人胡与曾子同名者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苦。须臾,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自若。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曾参是古代有名的贤人,他十分重品德修养,每天都要三番五次地反省自己。

其母对他十分了解,相信自己儿子不会干出杀人之事,但经不起众口一词再三告以“曾参杀人”,便再也坐不住,放下织布的梭子翻墙逃走了。后以曾参杀人一词喻流言之可畏。社会上的流言蜚语常常以讹传讹有些人出于某种目的,蓄意编造谣言,一经传播,便会成为一种精神上的“传染”,一传十,十传百,若有人从中推波助澜,则会影响更多的人。


这个故事是对流言效应最好的解释。心理学家指出,流言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会造成极其消极的影响。这种现象就叫作流言效应。无论你怎样面对流言,一旦听到有人飞短流长地中伤自己,是很难心平气和、听之任之的。人都说“人言可畏”“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流言的杀伤力是不言而喻的,任何一个爱惜自己名誉的人都无法忍受流言蜚语的存在。钱钟书说过:“流言这东西,比流感蔓延的速度更快,比流星所蕴含的能量更巨大,比流氓更具有恶意,比流产更能让人心力交瘁。”形象地道出了流言的破坏力。

在我们农村存在着很多长舌妇式的人。流言多数是长舌妇式的人传播的。这种人喜欢把话传来传去,不会对传来的话作出客观判断,也不会去思考把话传来传去有什么危害,而只知道一个劲地传递,有时甚至还添油加醋,夸大事实,以致越传越离奇。对这号人如果能避免接触的,尽量避免。如无法避免的,也要表明态度,甚至批评教育。即使不在流言传播时,与这号人也要少交往,决不主动交往,交往时也要保持冷静,控制住自己。

西方有句名言说:“谎言重复一千遍就会变成真理。”所以当不利于我们的流言开始传播时,我们绝不能保持沉默,而要在第一时间做出有力的回应。在多数人看来,沉默就代表默认,被诽谤而不争辩,一定是试图掩盖什么所谓的“难言之隐”。因此明智的做法是找一个中立的、被众人信赖的第三方出面澄清,让他们充当流言终结者的角色,这样既避免了自己百口莫辩、有理说不清的局面,又能攻破流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