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4月30日讯(通讯员 郭华 谢寒卿)“执法人员入企前先‘扫码’,检查计划一目了然,心里踏实多了。”近日,常宁市湘南纺织产业园内,双荣纺织公司负责人许裕康对该市推行的“扫码入企”制度赞不绝口。这一变化,折射出常宁市全力优化营商环境,让涉企行政检查“减负”又“增效”的生动实践。
在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营商环境品牌的道路上,今年,常宁市重磅出击,打出系列“组合拳”:通过依法审定70个行政检查主体,清理不具备资格的执法单位,从源头上杜绝“无证执法”;44个部门晒出307项“检查清单”和132项“检查计划”,让企业吃下“定心丸”;创新设立23个“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邀请企业代表担任“监督员”,构建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监督网络。
“科技赋能”让监管更“聪明”。在常宁,执法人员入企检查必须通过湖南省行政执法监督一体化平台“扫码打卡”,实现检查“全程留痕”、企业“在线评价”。生态环境部门更将“无人机”引入执法一线,通过“远程巡检+智能分析”,使现场检查频次下降30%,企业生产经营更安心。
“柔性执法”让服务更“暖心”。常宁进一步落实“两轻一免”负面清单制度,今年以来办理“首违警告”3起、“轻微违法免罚”4起。同时推行“综合一次查”模式,13项“跨部门联合检查”计划让企业告别“多头应付”。
从晒出“权力清单”到推行“智慧监管”,从“多头检查”到“综合查一次”,常宁以“制度创新”和“科技赋能”双轮驱动,探索出一条涉企行政检查的新路径。“我们要让监管既‘无事不扰’又‘无处不在’,真正为企业减负增效。”常宁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非现场检查”等创新举措,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持续驱动营商环境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