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经济日报】
在文安县孙氏镇岳村,当地农民正在操作无人机管护麦田。常美华 摄
本报讯(通讯员常美华)“村里有钱,才能全面振兴。”文安县岳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贺中秋这样说。2021年换届后,该村两委干了几件大事,从成立合作社、流转土地、统一承包种粮,到兴办石磨面粉厂、用自己种的粮生产面粉,再到改造鱼塘,用生产面粉剩下的麦麸养鱼,通过资源整合利用,岳村打造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产业链,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致富路。几年的时间,村集体收入从欠债17万元,跃升到50万元。
村子富了,村容村貌一改之前的脏乱差,村风民风也跟着发生了向善向好的变化。宽敞平坦的水泥路串联起村里的大街小巷,道路两旁栽种的红黄相映的金枝槐,在春风的轻抚下焕发了新生机。冬暖夏凉的互助院里,老年人休闲娱乐,孩童们嬉戏玩闹。
近年来,文安县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增收“三种模式”。针对有投资项目的村街,鼓励实施“借风扬帆”模式,抢抓中省扶持政策,大力争取资金支持,累计推动总投资2800万元的葡萄种植采摘、便民服务超市等56个中省扶持项目落地、运营、产生收益,带动村集体增收5万—15万元。针对成立合作社的村街,鼓励实施“合零为整”模式,把零散的土地资源流转整合,并由合作社承包,吸纳党员、群众入社,实现抱团经营发展,分得利益的同时,为村集体创收。针对传统产业聚集的村街,鼓励实施“腾笼换鸟”模式,建立产业集聚区,使分散化中小企业集约化发展,并支持上下游企业落户园区,将服务管理费用纳入集体收入。因地制宜的增收模式,为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本文来自【河北经济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