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新学期伊始,“旧校服如何处置” 再度成为家长群体的共同困扰,不少家长或在小区业主群转让,或于二手购物平台低价转售,试图盘活闲置校服。8月30日,亳州市教育局发布了“全市中小学校服循环再利用倡议书”,号召学校、家庭、社区联动推动旧校服“流动”,为破解这一民生难题提供了规范且具温度的解决方案。
新学期旧校服变 “鸡肋” 家长多渠道寻出路
旧校服留着占满衣柜角落,扔了又可惜,几百元购置的校服成了“鸡肋”。合肥市蜀山区的吴女士就对大皖新闻记者坦言,自家小区的业主群里,几乎每学期都有家长忙着转让孩子的旧校服,“都是好好的衣服,没穿几次孩子就长太快穿不上了,扔了怪心疼的,能转给有需要的人最好,更希望社区或学校能统一组织这样的行动。”
记者也留意到,在二手购物平台搜索关键词——“校服”,不少家长正通过这种方式让闲置校服“流动”起来:一套当初花260元购置的冬季校服,转让价格仅标注35元,这样的高性价比确实赢得了不少家长的点赞,让闲置校服做到了 “物尽其用”。
二手交易平台上售卖闲置校服信息。
大皖新闻记者注意到,亳州市教育局于8月30日发布了“全市中小学校服循环再利用倡议书”,号召全市中小学、家庭及社区联动,让闲置的旧校服重新 “流动”起来,为家长们解决旧校服难题提供了更规范、更温暖的方向。这一倡议精准破解了 “留着占地方、扔了可惜” 的困境。
亳州市教育局发布的《全市中小学校服循环再利用倡议书》。
旧校服循环有必要更有基础
亳州市此次倡议并非偶然。早在 2016 年,国家发改委等十部委发布《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在中小学校试点校服、课本循环利用”;2023年8月,安徽省教育厅进一步明确要求各地 “探索校服以旧换新、以小换大等回收利用机制”,为地方实践提供政策支撑。
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徽省中小学生校服管理的指导意见(皖教基〔2023〕6号)
而从现实来看,校服循环需求迫切。据统计,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近 1.6 亿人,一套校服(含夏装、秋装)价格动辄上百元,中小学生因快速生长,小学六年需更换3-4次,累计支出可达千元,对普通工薪家庭是不小负担。
更关键的是,大量旧校服被丢弃后,其中化纤材质校服难自然降解,填埋或焚烧均会造成环境污染。
社区搭起“校服爱心桥”
倡议发布后,亳州多地社区迅速响应。其中,谯城区薛阁街道马元社区早在八月底便启动旧校服收集工作,9月8日,大皖新闻记者采访到了社区书记郭侠,她感慨:“孩子上大学后,小学、中学的校服堆在衣柜里,扔了舍不得,留着又用不上。”道出了许多家长的心声。这也正是亳州市教育局发起倡议的初衷。亳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倡议核心是 “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同时践行绿色低碳理念。
如今开学一周,已有不少家长来电咨询或捐赠。“我们把收集来的校服按小学、中学分类,再按尺码排序,有需要的家庭带着孩子来试穿,合适就能领走。”郭侠介绍,社区的行动已吸引不少居民参与。
从捐赠到领用全环节有保障
为打消家长对“旧校服卫生问题”“领用不便”的顾虑,亳州市教育局在倡议中明确了全流程规范,让循环既温暖又安心。捐赠环节强调“爱心前置”:倡议家长与孩子共同清洗、整理旧校服,确保无破损、无污渍后,交给班主任或学校指定收集点。
整理环节突出“专业保障”:学校需安排专人对捐赠校服统一登记、分类,再送往专业机构消毒,从领口到袖口逐一检查,确保干净安全后,按尺码归档,等待新“小主人”。
领用环节注重“尊重隐私”:家庭经济困难或有补充校服需求的学生,可由家长向班主任提出申请,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领取合身校服,避免“穿旧衣自卑”,让帮助更有尊严。
外地经验可鉴:循环校服早已实现
事实上,校服循环的可行性已被多地实践验证。河南郑州二七区长江东路小学推行“双渠道供给”模式:一边接收毕业生捐赠,一边为在校生提供“以旧换旧”服务,依托集团校学生基数,精准匹配尺码需求——今年开学首日,150 套循环校服便被领走 97 套。家长申蕾算过一笔账:“孩子六年能省不少校服钱,还能培养节约习惯。”此外,浙江舟山的“校服循环驿站”、新疆乌鲁木齐的“校服循环回收站”,均以规范流程和自愿原则获得好评。
旧校服也是“成长实践课”
亳州市教育局在倡议中特别强调,校服循环的意义远不止“资源再利用”。当孩子亲手捐赠旧校服时,学会的是“分享而非失去”;当接过带着阳光味的循环校服时,感受到的是“善意而非自卑”;当全家讨论如何参与时,绿色环保的种子已在心中发芽。
“小孩子们都很单纯,不要让孩子在新旧校服这件事情上,滋生攀比心理。”正如一位家长所言,校服循环不仅能破除“穿旧衣不体面”的偏见,更能让孩子在实践中理解“节约不是小气,分享不是吃亏”,培育不虚荣、懂珍惜的价值观。
亳州市教育局表示,未来期待更多学校、社区加入,不仅让校服“循环”,更计划拓展至教具、教材等教育资源的共享,构建绿色、温暖的校园生态。“一件旧校服,传递两份情。”如今,在亳州,越来越多的旧校服正从衣柜 “走”出来,成为连接爱心、传递品德的特殊 “信使”。
大皖新闻见习记者 尚雅婷
编辑 崔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