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镇随阳山村八角山 周访华 摄
兴业·强县·富民
近年来,湄潭县立足资源禀赋,厚植生态优势,以茶叶为主导、粮油为基础、多种特色产业为带动,不断夯实产业基础,奋力推动茶产业大提升、大突破。该县突出茶叶首位产业,以政策化推动、质量化保证、品牌化引领、链条化延伸、市场化拓展、融合化发展,推动“茶园绿色防控、无公害茶园建设、企业(合作社)联基地、茶园统防统治和良种良育”五个全覆盖,提升茶叶标准化生产、精深加工、出口创汇三种能力,不断夯实名优茶市场、开拓茶叶出口市场、突破新茶饮市场,奋力跑出茶产业发展“加速度”,全力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把小茶叶做成富民大产业。
做优茶产业
走进湄江街道金花村的生态茶园,茶垄如绿色波浪般层层叠叠,茶农们腰挎竹篓,指尖翻飞间,一颗颗嫩绿的翠芽落入篓中。
“我们村85%以上都是茶农,全村茶园面积达6800余亩。”金花村党支部书记彭寅说,正是靠着茶产业,金花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在湄潭,像金花村一样因茶致富、因茶而兴的茶叶专业村正在不断兴起。
当下正是春茶开采季节,每天清晨5时许,贵州宏懋晨集团湄潭茶人巴士有限公司的采茶专线公交车,就载着采茶工从县城出发前往茶山。一路上,公交车在沿途站点有序停靠,将采茶工陆续送达目的地,开始一天紧张而有序的采摘工作。
茶农采摘茶叶 瞿欣含 摄
“我们的采茶专线开通20多天了,接送了3万多人次下乡采茶。”贵州宏懋晨集团湄潭茶人巴士有限公司董事长代永莉说。
2025年3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贵州要下定决心、勇于探索,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根基,强化创新驱动,统筹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在湄潭,一些传统茶企正在积极加快转型升级,探索更多发展空间。在贵州阳春白雪茶业有限公司,该公司的新产品——茶叶精酿啤酒,通过96小时低温冷萃与28天发酵,湄潭茶与啤酒花碰撞出新风味,一经推出就备受年轻人喜爱。眼下,该公司与云南抚仙湖啤酒厂共同建设的6万吨茶啤生产线即将投产。
除了产品链条的延伸,出口也是湄潭探索茶产业更多发展空间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湄潭茶叶远销摩洛哥、德国、俄罗斯等国家及东南亚等地区。贵州两山茶业集团公司是2024年3月正式挂牌成立的全资国有企业,出口是该公司的业务之一。走进该公司生产车间,四台色选机飞速运转,正在生产准备出口的茶叶。
“我们车间主要生产的是出口眉茶,基本上是订单式生产,目前生产的是出口摩洛哥的2000吨订单茶。”贵州两山茶业集团公司生产加工中心负责人介绍。
接下来,湄潭县将持续推进茶园基地建设、品牌提档升级、“全国新茶饮集聚区”建设、黔茶出山,以转型升级来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湄潭县有茶叶生产、加工、营销企业及加工大户769家,其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企业350家,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省级龙头企业31家、市级龙头企业38家,年加工能力10万吨以上,产品涉及绿茶、红茶、黑茶及茶叶籽油、茶多酚、茶树花、茶花面、茶啤酒等综合开发产品。2024年湄潭茶叶总产量达6.94万吨、产值69.13亿元、综合收入近170亿元。
永兴镇茶青交易市场 罗德雄 摄
携手新茶饮开辟“新赛道”
走进贵州逅唐茶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熟练地操控设备,将色选、除杂后的茶叶与茉莉花、玫瑰花等多种原料进行拼配、匀堆,包装后发往全国各地市场。
据悉,贵州逅唐茶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湄潭首家新式茶饮生产企业,自2021年落户湄潭以来,一直聚焦当地优质茶叶资源,积极开展产品研发及生产,先后与全国100多个奶茶品牌、5万多家线下门店达成合作,为其提供新茶饮创意和拼配方案。
“我们在湄潭签约了2000余亩茶园,直接带动了300多户农户,每天生产成品20余吨,发往全国5万余个门店。”贵州逅唐茶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总监吴俊凯说。
2021年,伴随着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启动,珠海斗门与湄潭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两地围绕“让茶农每斤茶叶增收一块钱”目标,不断创新产业协作模式,瞄准新茶饮开辟湄潭茶产业转型升级“新赛道”,携手共同打造全国新茶饮产业生态圈,努力推动新茶饮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2024年9月,“新茶饮·珠遵造”粤黔协作珠海遵义共同推动的2024全国新茶饮供应链联盟(筹)成立大会在湄潭县举行。这是继2024年5月全国新茶饮供应链中心战略启动仪式后又一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两地共同打造新茶饮产业供应链新生态迈出了关键步伐。
永兴万亩茶海 黄俊 摄
近年来,湄潭县围绕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特色农业、绿色工业、生态旅游三产融合,规划打造了一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全省首个绿色食品工业园区,以茶叶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方向,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抢抓珠遵合作打造新茶饮供应链中心机遇,加快建设全国新茶饮集聚区、全国新茶饮供应链中心。聚焦茶出口开拓新市场,加快打造贵州茶叶出口贸易集聚区。截至目前,湄潭已与国内200多个品牌、6万多家线下门店合作,培育壮大新茶饮相关企业7家。
“湄潭县已构建起以茶产业为核心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形成了从种植、加工、研发到品牌营销及茶旅融合的完整闭环。我们将加大优势品种的培育、茶产品的延伸、茶旅IP的打造,让茶产业链更加完善,体系更加健全,进一步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湄潭县茶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田徐说。
茶旅一体兴业惠民
为满足消费者对以茶为主题的特色旅游体验的新需求,湄潭县将茶产业与自然景观、茶文化相融合,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村寨美、村民富”的茶旅融合发展新路。
位于湄潭的中国茶海拥有世界上连片面积最大的茶园,面积达4.3万亩。2024年国庆假期,该景区提前谋划,新增丰富多彩的活动和业态,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旅游打卡,观美景、品佳茗,体验休闲慢生活,享受恬静惬意假期。
发挥资源优势,厚植文化底蕴。湄潭县围绕茶旅融合发展,聚焦“场景+住宿+多业态”,以天下第一壶茶文化博览园、中国茶海景区、翠芽27°景区、云贵山茶旅景区等景区景点为核心,推动康养旅居生态圈建设,不断提升“中国茶海·休闲湄潭”旅游品牌形象。目前,该县已创建国家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5个、市级以上茶旅融合乡村旅游重点村8个、全省茶文化旅游度假区1个。
“我们将进一步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要素,紧盯文旅消费升级需求,以茶为媒,激活生态资源新价值;以农促旅,开辟客源增长新赛道;以文塑旅,培育服务品质新优势。”湄潭县文化旅游局局长余扬说。
产业多姿齐头并进
每到金秋时节,湄潭各地的梯田里稻谷飘香,呈现出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
永兴镇茅坝稻田 罗德雄 摄
永兴镇茅坝村种植水稻历史悠久。近年来,当地村民自发组织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和“原产地田园直购”销售等模式,成功打造了“茅坝”米品牌,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随着‘茅坝’米的知名度不断提升,我们还通过‘稻+N’模式,持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茅坝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肖文海说。
湄潭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围绕生态抓农业、抓好农业促生态的原则,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粮油为基础、茶叶为主导、多种特色产业为带动,为乡村振兴奠定产业基础。
“我们将以建设‘贵州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先行区’为抓手,加大农业产业类项目建设投入,构建‘2+5+N’农业产业布局,做强茶产业、做优传统特色产业,实现三产融合持续健康发展,全力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力强的农业强县和和美乡村·西部共同富裕示范县。”湄潭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丁亮说。
来到湄潭,您可以与连绵不断的茶山亲近,体验亲手采摘春天第一枚茶芽的快乐;也可以邀约亲朋好友坐在洒满夕阳余晖的小院里,悠闲自得地聊天;还可以穿梭在独具风格的黔北民居间,感受和美乡村的整洁干净与宁静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