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锦江”不仅是一条河,还是一套成都的“美学方法论”

封面新闻记者 徐语杨

锦江是一条河,是一个地理概念,但同时也是成都独有的人文灵魂。“品”锦江,初品其形,为街巷肌理;再品其韵,为艺术魂魄;终品其神,则是生活本味。

《品锦江——又见成都》

4月29日下午,“全民阅读活动周”期间,一场特别的新书发布会在成都市锦江区阿来书房举行。发布会以“锦水玉笛春风吹,又见成都书中人”为主题,《品锦江——又见成都》第二季在会上首发。同时,活动还邀请了与书本内容密切相关的当事人、见证者,共同探讨锦江故事、锦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又见“品锦江”

书籍如何塑造城市精神?

若说《品锦江》第一季是打开城市记忆的钥匙,第二季则是一面多棱镜——它以更清晰的视角折射出锦江的当代性:艺术如何从市井中生长,街巷如何在变迁中坚守品格,生活又如何成为一本流动的书。

活动嘉宾共同揭幕《品锦江—又见成都》第二季新书装置

“《品锦江——又见成都》第二季的终极追问,恰如杜甫笔下‘锦江春色来天地’的永恒意象——它不仅是地理的江,更是文化的江、生命的江。”发布会中,该书文化顾问、天府文化研究院学术院长、全国优秀社科普及专家、《成都传》作者谭平以“书籍如何塑造城市精神”为主题,分享了他所读到的《品锦江——又见成都》第二季,并向在场观众讲述了阅读的意义。

天府文化研究院学术院长、全国优秀社科普及专家、《成都传》作者 谭平

“成都有着健康的经济、卓越的文化和舒适的社会,自然是后现代化的。锦江区拥有成都最强的读书传统,应该是一个领头雁的角色。”谭平说,自己初来成都时,就居住在锦江区,对锦江也有别样的感情。“有这样一本书以可靠的资料、生动的叙述,让我们在感动中抚今追昔,去开创更美好的一天,十分难得。”

《品锦江——又见成都》第二季延续非虚构写作的严谨,以更轻盈的笔触,将“品”字解读为“品艺、品味、品读”三个篇章,同时也拆解为“艺术之眼、街巷之魂、生活之诗”,在历史与当下的对话中,探寻成都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何以生生不息。

请到“书中人”:

“我是在锦江水里‘泡大的”

《品锦江——又见成都》第二季中,采用了多幅由成都画家王守德所作的水粉画作为插图。发布会上,80岁的王守德来到现场,分享了自己心中的锦江。“画锦江有‘三水法’——清水调色显茶馆晨雾,浑水破彩现市井喧闹,留白飞白勾老街筋骨。”王守德说,“我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在锦江水里‘泡大的’。对我来说,成都‘太可以了’,所以我爱画成都,画锦江。”

《品锦江——又见成都》第二季中,有一篇题为《一间书房的使命》的短文,讲述了锦江区华兴东街上一家书房的故事——那是阿来书房。发布会上,川报集团上行文化副总经理熊丽也现场分享了关于阿来书房的更多故事。

“阿来书房旨在打造成为城市人文会客厅,从建立之初就是要‘破除分别心,寻求共同性’的,我们通过连接不同领域的艺术社群,举办系列讲座等活动,致力于打破传统书店和商业项目的界限,促进文化的广泛传播和交流。”熊丽还分享了坐落在锦江文化街区的四川报业博物馆的故事,而这些精彩的故事也汇聚在《品锦江——又见成都》第二季中,等待着读者的探索和发现。

主持人与谭平、罗晏子现场对谈

锦江的故事不止停留在“精神食粮”,还有许多可观可食的美味佳肴,《品锦江——又见成都》第二季中也有所收录。发布会上,成都市饮食公司企划部部长罗晏子带来了书中提到的“两头望”夫妻肺片的故事。

“刚刚我在台下读了新书,看到里面解读了‘两头望’,是说从前一些达官贵人在吃市井小吃时,为了顾及形象而左顾右盼的模样。我从技术角度也想解读一下‘两头望’。” 罗晏子说,“两头望”还是一种技术标准。在制作夫妻肺片这道菜使用的原材料里,包括了牛头皮,怎么把它做到软糯适度,能够在筷子上夹起来做出“两头望”的感觉,在业内是一种技术标准。不过,对她来说更重要的是,“两头望”又有了新的意义:中华老字号的产品都应该“两头望”:一头回望历史,一头展望未来。

回望“品锦江”

构建城市的“美学方法论”

借新书发布的契机,成都阅读协会秘书长孙沐生也参与其中,分享了近年来在书香成都建设方面所付出的努力。目前,成都阅读协会至今已成立十年,会员已经超过2000人,活动参与体验者超过2万。

他介绍,经过十年努力,成都市的全民阅读推广工作已打下扎实的基础,也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

“锦江就像一条大河,我们生活在两岸,在这里追求生活的小确幸。”孙沐生说,锦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广阅读实践,是在持续构建书香生态和幸福社区,为市民提供更多的文化福利和便利条件。

实际上,成都的阅读实践早已超越“读书”本身,成为市民与城市对话的媒介。比如,“品锦江”正以27场活动证明,当阅读融入街巷肌理、唤醒集体记忆、激活共创能量时,书籍便能真正成为“可行走的文化基因”。

正如主持人周东所言,《品锦江——又见成都》第二季的初心在于,它不止于记录,更试图构建一座城市的“美学方法论”。当读者合上书页,若能从茶汤里看见川剧的起承转合,从糖画中尝出街巷的百年甘苦,从青年市集听到锦水的潮声——便是对这本书最好的注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