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深圳市的网约车司机将一起遭遇发布在短视频平台,引起网友热议。视频中,两位女子谎称自己手机丢失,寻求陌生人帮忙打网约车,随后在车上两人却拿出手机嬉笑,“又白X了”。
荒唐一幕——
两女子上车后哈哈大笑,声称:“又白X了!”
视频开始,两位女性坐进网约车后排,先和一路人沟通,再和网约车司机核对手机尾号。车辆启动后,两名女子哈哈大笑,并称 “又白X到(车费)了”。行驶过程中,两位乘客还各自拿出手机玩耍。
乘客下车约十分钟后,网约车司机接到手机下单人的男子电话,对方询问司机刚才的两位女乘客上车时是否在玩手机。得到肯定答复后,该男子解释了前因后果。原来,该男子和这两位女乘客并不认识,两位女乘客声称自己手机丢失,向他求助帮忙打网约车,还说会通过添加微信偿还车费。然而,该男子添加两女子微信后,始终未被通过,于是产生疑心,通过网约车平台联系上司机,核实两女子的乘车情况。
司机介绍——
警方已介入,两名女子被拘留
9 月 5 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联系到该网约车司机。据他描述,事情发生于9月2日晚上 11 时许,两位乘客从深圳龙华清湖上车,前往罗湖。“司机端这边显示车费是 50 余元。” 网约车司机介绍,“当时是个年轻人叫的车,但上车的是另外两个人,那个小年轻没上。到了目的地大概十多分钟后,小年轻来电话问她们在车上有没有玩手机,我问他为什么问这个,他说不认识那两个人,因为对方说手机丢了没办法打车,所以他才帮忙打车,对方还答应加微信事后还钱,结果微信一直没通过。我看了记录仪视频,发现她们当时确实在玩手机,小年轻就说‘完了,应该被骗了’,还说除了车费,他之前还帮对方买了一些东西。”
据该司机介绍,帮忙打车的好心人最后报了警。“我昨天下午去派出所提交了视频,也录了口供。” 司机说,“钱最后还给那个好心人了,那两个女的被拘留了。” 记者询问能否提供打车好心人的联系方式,司机称没有对方电话,之前是通过网约车软件联系的,现在已经无法取得联系。
律师说法—
利用陌生人善心骗取车费构成违法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知名公益律师赵良善认为:两名女子谎称手机丢失,骗取陌生人支付网约车车费,这种行为违法,涉嫌诈骗。虽然每次骗取的金额约数十元,未达到诈骗罪的立案数额标准(通常3000元以上,各地略有差异),但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鉴于她们多次实施该行为,性质较为恶劣,将被处以拘留和罚款的治安处罚。此外,她们还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将骗取的车费归还给受害者。
赵良善表示,此事也给热心人提了个醒:
1、当遇到有人求助帮忙支付打车费等情况时,切勿直接掏钱帮忙,可提议带对方去附近的派出所、地铁站服务台等地 —— 这些地方能提供更专业的帮助,也能联系到对方家人或提供临时救助。真正有困难的人一般会愿意前往,而骗子听到要找官方,大概率会找借口离开。
2、注重留存证据,若决定帮忙打车,务必让求助者留下可有效联系的方式,比如家人的手机号,并当场拨打确认;或者拍摄对方照片,提前说明是为了后续联系留凭证,同时保留好订单截图、聊天记录等。一旦发现被骗,这些都可作为报警的有力证据。
3、时刻保持警惕,识别可疑情况,警惕那些看似 “完美” 的求助理由。比如求助者穿着名牌却称没钱打车,这类情况就存在疑点。真正遇到急事的人,状态通常较为慌张,不会把求助话术说得特别流畅,也不会拒绝找官方帮忙的提议。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谢涛 编辑 李婧
(如有爆料,请拨打华商报新闻热线 029-8888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