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文化快评|人间烟火是最大的流量

近日,第三十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评选揭晓。引人关注的不仅有本届获奖名单,还有获奖者的真挚感言。“通过饰演张桂梅老师,让我知道了信仰、信念、信心在任何时候都特别重要。”凭借电视剧《山花烂漫时》获得最佳女主角奖的宋佳表示,演员要有创作的能力,要用作品走进观众内心。“不注水”“有营养”“有力量”……社交平台上,观众对这段感言给出高度评价。(据《人民日报》7月3日报道)

这段被观众称为“教科书级别”的获奖感言,没有套路化的感谢,也没有刻意的煽情,而是以其扎实内容和真挚情感打动人心。其中,展现了文艺工作者的核心价值,也回应了人们对于好演员、好作品的期待。

真正的好演员靠什么赢得观众?答案藏在那些细腻传神的表演中。孙道临在《永不消逝的电波》中塑造的临危不惧、敢于斗争的地下工作者形象,李雪健在《焦裕禄》中刻画的亲民爱民、无私奉献的人民公仆形象,巩俐在《秋菊打官司》中演绎的善良坚韧、勇敢倔强的农村女性形象……这些经典形象的共同之处在于,演员都将自己完全交付给了角色,用生命体验而非技术套路去充实表演。宋佳谈及创作能力时强调的正是这一点——演员不是角色的外壳,而应是灵魂的载体。当演员真正理解并认同角色的精神世界,当表演成为信念的传递而非技巧的展示,那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自然会穿透屏幕,直抵观众心灵。

优秀作品之所以能够留住观众,在于它们紧扣时代脉搏,扎根现实生活,承载了人类共通的情感与价值。《觉醒年代》为何能引发年轻人追剧热潮?因为它将教科书上的名字还原成了有血有肉的人。《山海情》为何能让都市观众为西北农村的故事动容?因为它真实呈现了中国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人世间》为何能创造收视新高?因为它捕捉到了平凡百姓几十年来的生活变迁与情感图谱。这些作品的成功无不说明,最打动人心的不是架空历史的奇幻设定,不是离地三尺的豪门恩怨,而是扎根于现实土壤、反映人民心声的真实叙事。

毋庸讳言,如今有些影视制作者一味追求商业价值,将颜值、人设、话题等作为流量入口,将播放量、粉丝量、热搜排名、广告收入等作为评判作品与演员的主要标准,作品的质量高低和演员的创作能力反而被边缘化。在这种逻辑下,“出圈”成为最高追求,“热搜”成为成功标志。这种流量至上的评价体系,其实正在消耗影视创作的文化内核。当制作方将更多精力放在如何制造话题、如何选择有流量保障的演员时,作品本身的艺术品质与思想深度便不可避免地沦为次要考量。在这种情况下,宋佳谈论创作能力与角色成就的朴素感言便显得尤为珍贵。其引发的强烈共鸣,实则是观众对这种久违的艺术真诚的集体回应。

正如宋佳所说,人间烟火是最大的流量,真善美永远是最有力的表达。在数据与流量构筑的迷宫中,人们依然渴望遇见那些能够照亮心灵、传递力量的表演与作品。这提醒我们,无论技术如何变革、市场如何变化,影视艺术最根本的生命力,始终在于它触动人心、启迪思想的能力。而坚守创作初心,回归艺术本质,对作品和观众保持真诚和敬畏,才是影视工作者的立身之本,也是他们赢得观众的“留量”密码。(张晓华)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