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连绵的灰白色压砂地上,一颗颗圆润的硒砂瓜正吮吸着砂石养分。这片年降水量仅20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000毫米的干涸土地,如今依靠科技与恒心,46.95万亩土地孕育出年产量超百万吨的硒砂瓜。2014年瓜农户均收入突破万元,去年户均收入突破10万元。10年时间,中卫从“靠天种地”走向“科技兴瓜”,从“提篮小卖”走向品牌强农,硒砂瓜成了当地农民的“黄金瓜”。
石头缝里的科技密码
中卫海拔1800米左右,土壤富含硒元素。当地村民采用压砂种植技术,将风化的岩石碎片铺压在土上,形成一层砂层,就像给大地穿上“铠甲”,有效保水增温及昼夜温差大的天然优势,为西瓜糖分的积累创造了良好条件,成就了脆甜多汁、糖心饱满的独特口感。《中卫市2025年硒砂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了硒砂瓜产业标准化生产,引导瓜农严格管控品种、密度、水肥等关键种植环节,推广机械深松、控水控肥、有机肥替减化肥、病虫害统防统治,以及使用增厚高强度地膜等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保障种出优质产品。
硒砂瓜
瓜好不好,由苗决定。当地瓜农广泛应用嫁接育苗技术,将西瓜幼苗精准嫁接到耐旱抗病的葫芦上,这一技术不仅大幅提高了幼苗存活率,还能促使根系深扎砂石层,充分吸收地下水分与矿物养分。同时采用膜下滴灌与水肥一体化技术,直接将水与营养液按科学比例直接输送至根部,不仅可以节约用水而且还能将肥料利用率提升30%。
为了保证硒砂瓜的优质品质,瓜苗落地时也进行了技术操作,每亩地只打300到330个瓜窝,每个瓜窝上只长一个瓜。瓜农在生长期内凭经验进行“梳瓜”,对蔓上的西瓜进行挑选,将不好的小西瓜掐掉,这样就能保证长出高品质的硒砂瓜,最终一亩地仅保留约270个优质瓜。
织就48小时送达网络
瓜好也要销量好,中卫市构建了“线下直营+线上电商+认领体验”的立体营销网络。组建4个营销组,由主管领导带队赴京津冀等主销区,深入了解目标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连锁水果店等经营主体西瓜市场的需求量、销售量、营销策略、销售渠道和销售价格等情况,推动中卫硒砂瓜品牌宣传,加强品牌保护,拓宽销售渠道,为硒砂瓜销售创造良好市场环境。今年已开展20场推介活动,在40个城市发展授牌直营门店、金牌销售商及优秀电商,同时发布统一销售合同,每日更新指导价,引导市场规范交易。
作为经验丰富的硒砂瓜销售代办,沙坡头区兴仁镇的付鹏深知自己的桥梁作用:“现在政府对我们代办管理很严格,购销过程中必须给客商保质保量。同时,也要为瓜农着想,让老百姓辛苦种出的瓜能卖个好价钱。”中卫市严格推行销售代办持证上岗制度,建立准入退出机制。代办人需维护市场秩序,既保障客商收到足量优质瓜,也确保瓜农收益不被恶意压价。“代办持证上岗后,纠纷少了,按合同办事的默契多了。”中宁县徐套乡副乡长马万学说。
随着“中卫硒砂瓜直营门店”授牌和“直采直供”体系建设,中卫市与顺丰、邮政、德邦深度合作,搭建线上线下同步直供体系,承诺国内48小时内送到消费者手中。
培育农业精品品牌
日前,沙坡头区、中宁县硒砂瓜入选中国蔬菜协会发布的中国西瓜产业地图。去年在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中卫硒砂瓜”品牌价值达35.98亿元,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24年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名单。
为守护好“硒砂瓜”品牌价值,2025年,中卫市统一印制并有序发放8500万枚新版“中”字防伪溯源标识,覆盖所有种植户。消费者扫码即可透视20余项关键信息——从产地环境、施肥记录到防伪检验,实现“田间到舌尖”全流程追溯。
中卫市狠抓统一生态化布局、统一种苗区域化供给管理、统一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3个环节,提高绿色优质硒砂瓜生产组织能力。对48家硒砂瓜育苗企业进行全覆盖培训,种子种苗全覆盖抽检和种苗区域化订单进行全覆盖管理,构建全链条品质保护体系。
中卫市投入30多万元制作宣传视频,在机场、高铁站等枢纽密集投放,强化消费者对硒砂瓜独特自然环境与顶尖品质的认知。山东家家悦集团副总经理李美介绍,单店日销轻松破吨,糖度脆度俱佳,加上“富硒”健康标签,中卫硒砂瓜已成为消费者的果篮优选。
沙坡头区委书记宗立冬表示,今年该区硒砂瓜种植面积达3.13万公顷,随着产销政策组合拳落地,真正做到了种植有保障、销售无障碍、品牌有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