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有效上行容积增加、遥控设备升级,神舟飞船上有新变化

4月24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搭载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奔向太空,3名航天员将与神舟十九号乘组完成“太空会师”,并进行在轨轮换。

本次发射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5次载人发射任务。记者获悉,我国空间站工程使用的空间站各舱段、载人飞船、货运飞船、中继卫星均由航天科技集团研制,工程其他分系统也有航天科技集团所属相关单位参与。

有效上行容积增加20%,天地往返运输能力再提升

针对空间站常态化运营需求,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对轨道舱布局进行深度优化,通过精细化设备布局和货包固定方案创新,在保证结构安全性的前提下,有效上行容积增加20%,提升舱内空间利用率。

“每次任务我们都在布局上尽力调整,尽可能多携带物品,为空间站和航天员服务。”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杨海峰表示,与货运飞船相比,神舟飞船的运载能力虽小,但其灵活性和对较短保质期物资的适应性优势明显,改进后的飞船既可搭载更多短期消耗品满足航天员在轨需求,也能运输精密试验载荷,提高单次任务物资运输效率。

新一代自动化上料激光切割系统提供稳定产能支撑

为筑牢神舟飞天质量屏障,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29厂以数字化转型为引擎,在神舟飞船研制过程中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贯穿设计、制造、装配全流程,以“数据链”驱动“工艺链”,保证了产品精密度和可靠性。

神舟飞船的舱壁是保障航天员安全的生命屏障,必须在实现毫米级铝合金薄壁极致轻量化的同时,确保在超重发射载荷下的结构完整性。这就要求薄壁件既能满足减重要求,又能承载复杂力学考验,将金属板材加工精度推向新高度。

空间站建造任务以来,神舟飞船舱壁类的薄壁结构件需求激增,传统激光切割设备依赖人工上料、手动排产,切割效率受限,操作人员手动换料劳动强度大。为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研制团队通过调研论证,使用新一代自动化上料激光切割系统,通过MES系统直连生产计划,实现从任务排产、智能套料到程序下发的全链路自动化,单台设备生产效率达到原有生产效率的4倍,为高密度发射任务提供稳定的产能支撑。

2台机器人组成管路机器人装配系统,减少搭组夹时间

在神舟飞船研制过程中,管路系统作为维持燃料输送、热控循环与气体供给的生命线,需要在高度紧凑的舱内空间实现复杂的三维空间布局,即便单个接头存在微小偏差,也可能引发介质泄漏或压力波动。这就对管路装配精度、排列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记者从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29厂获悉,面对航天器舱段内异形曲面布局、多约束空间干涉等装配难题,研制团队针对管路组件焊装前装配场景设计机器人定位管路连接件角度和位置的方案,用2台机器人组成管路机器人装配系统,由机器人夹持管路接头,对管路设计模型中端点理论位置进行实际复现,实现对管路组件的高效率、高精度预装配。原来人工搭组夹需要3小时,采用这一系统后,只需10分钟便可完成。

同时配合自主研发的自定心快速定位工装,该厂实现了管路组件原位自动化焊接,管路焊装效率和装配精度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神舟飞船研制的数字化转型实践,标志着航天制造从“经验固化”到“知识进化”的跨越。

现场总装首次引入智能化检测设备与高精度装配工艺

在神舟二十号发射任务中,航天科技集团四院7416厂参与了火箭逃逸救生系统动力装置产品的生产制造任务,为航天员提供安全服务保障。相较之前的产品,该厂在提高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进行了26项技术状态更新和完善。

此次现场总装过程首次引入智能化检测设备与高精度装配工艺,在火工品测试安全性、数据测量精确度及系统可靠性等方面取得突破进展。据了解,逃逸系统的高标准要求发动机产品能够经受各种恶劣环境的考验,并在力学、能量、燃烧性能等方面具有高可靠性。

产品总装过程涉及众多精密组件融合,任何细微差错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该厂负责工艺技术的王文博介绍,“新设备新工艺不仅能捕捉传统手段无法识别的微量变化,还能通过智能化手段预判潜在风险,相当于为装配加了‘双保险’”。此外,总装过程实施镜头追溯机制,通过摄像系统记录宏观装配流程,同时捕捉关键部件的微观状态变化。

遥控设备升级,升级后产品重量约为原先的42%

在载人飞船任务中,测控通信产品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确保航天器在任务执行过程中的状态可控,并且能够准确监测航天器的飞行状态,保证任务顺利进行,其可靠性和稳定性是保障航天任务成功的关键。

遥控、遥测设备是神舟飞船驶向中国空间站的关键产品,虽不像话音和图像产品“有声有色”,但其作为最传统的飞行器测控手段,在飞行任务中的地位从未改变。记者从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4所获悉,遥控设备主要负责解析地面上行的控制命令,就像牵在神舟飞船上的“风筝线”,控制飞船的“动作”。遥测设备将载人飞船上所有的遥测信息采集下来并发送到地面中心,是载人飞船的“晴雨表”。简单来说,遥控设备负责地面上行控制,遥测设备负责下行地面监测。

为了进一步优化产品占用的型号资源,提高可靠性,遥控设备在本次任务中进行了升级,采用反熔丝FPGA替代原有分立逻辑器件的方案,大大缩减了产品的体积和重量,升级后产品重量约为原先的42%,同时消除设备内一些单点风险,进一步提高可靠性。

58台发动机为飞船提供动力

记者了解到,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芯一级、芯二级以及助推器所使用的发动机均由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研制。在此次发射任务中,六院为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与神舟二十号飞船研制交付了共58台主推进及姿轨控发动机,以及热控分系统和生命保障系统泵阀等关键设备。

据介绍,这些设备如同飞船的“心脏”与“动脉”,为飞船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确保其在浩瀚宇宙中按照预定轨道飞行、完成各项复杂任务。

在技术创新方面,该院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开展前沿技术研究。通过采用新型耐高温、高强度材料,提升发动机关键部件的使用寿命;通过先进的燃烧组织方式和控制技术,有效提高了发动机燃烧的稳定性,减少了燃烧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进一步提升了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

新京报记者 张建林

编辑 白爽 校对 陈荻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