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广东以生态修复作答地球日:矿区修复10.5万亩 大陆海岸线修复超200公里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喻淑琴 珠海报道

广东4月22日以“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在珠海举行第56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从活动中获悉,广东省已累计完成矿山生态修复项目超160个,修复矿区10.5万亩。

近年来,广东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作出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努力探索一条具有南粤特色的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成效,打造了一批典型示范。梅州、韶关积极推进两个国家级山水工程,红砂岭、大宝山生态修复成效卓著,被评为全国典型案例。随着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深入实施,从山林到海洋,从城市到乡村,广东正以多元实践回应着生态文明的全球命题。

此外,广东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扩面提质,农用地、建设用地整理和生态修复工作统筹推进,土地保护利用新格局构建初见成效。据统计,广东省累计完成矿山生态修复项目超160个,修复矿区10.5万亩;实施海洋生态修复项目37个,营造修复红树林8.4万亩,修复大陆海岸线超200公里, 坚决守住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6.4%的生态底线。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二级巡视员康晋斌在致辞中介绍,目前,广东已全面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工作,其中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5.08万平方千米,绘就了“三屏五江多廊道”的生态安全格局,逐步形成陆海联动、通山达海的生态保护修复蓝图。

活动当日举行了“珍爱地球·观南粤”——“厦门经验”广东实践交流研讨会,邀请珠海、江门、湛江、韶关、梅州五市代表对话生态领域权威专家——国家自然资源督察局广州局原督察专员段怡春,以厦门筼筜湖治理范本为引,通过案例分享与经验交流,深入研讨“厦门经验”对广东生态保护修复的启示,从不同生态本底视角解码“厦门经验”如何在广东落地、生根、开花。

活动现场还发布了广东省第56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片《南粤实践 绿色答卷》,从南岭苍翠的巍峨群峰到珠江奔腾的浩荡碧水,从湿地交织的生态网络到绵延千里的海岸线,讲述广东以“厦门实践”为蓝本,将系统治理的智慧深植山河肌理的实干之路。

本次主题宣传活动实地调研了珠海三角岛湖泊整治及生态修复的精品修复项目。全国在无居民海岛生态修复和开发利用方面鲜有先例,但珠海已开展先行探索,在无居民海岛——三角岛开展整岛生态保护修复和开发利用。珠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胡新天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珠海市从海域海岛、海岸线、海湾、湿地和历史遗留矿山等方面开展了系统性生态修复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打造了情侣路浪漫风情海岸带,东澳岛、外伶仃岛、桂山岛、三角岛获得全国首届“和美海岛”称号。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扎实推进“厦门实践”经验在广东落地生根,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

视频来源:广东省自然资源厅。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