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网讯(记者张梦婷 王煜)新疆科技馆即将为听障人士提供手语导览服务。记者7月4日从乌鲁木齐市聋人学校获悉,由乌鲁木齐晚报携手乌鲁木齐市教育局、新疆科技馆共同打造的手语导览服务项目取得新进展——科技展品解说词的手语翻译工作已基本完成,青年教师正积极练习,为后续视频录制做好充分准备。
4月2日,眼界新闻客户端发布新闻《乌鲁木齐晚报携手市教育局、新疆科技馆打造手语导览服务帮助听障人士看懂“科普”》,报道三方将合作把科技馆展品、互动实验等内容制作成手语解说视频的消息。首个试点区域选定为防震减灾展厅。前期,新疆科技馆提供了详尽的讲解文本资料。
市聋人学校承担核心翻译任务。教研组组长赵晓桥介绍,接到任务后,学校迅速组建了以5位青年教师为骨干的翻译团队,并采用“以老带新”模式确保质量。“青年教师首先进行初步翻译,随后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严格审核把关。”赵晓桥说。
翻译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专业词汇的手语表达。赵晓桥介绍,对于《国家通用手语词典》中未收录的科技词汇,团队制定了统一规范,所有疑难词汇汇总后提交至学校手语教研组,通过集体研讨最终确定手语表达方式。
“我们希望这次为科技馆打造的手语解说,能延续公益初心,真正鼓励听障人士走进科技场馆,感受科学魅力。”赵晓桥说。
目前,翻译团队的青年教师正加紧练习,力求在视频录制中呈现最准确、流畅的手语解说。本报全媒体记者团队将持续跟进项目进展,录制手语视频,推动这一融合“科技+人文”的公益项目早日落地,让听障群体能够平等、便捷地享受科普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