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州市卫生健康委联合黄埔区卫生健康局共同主办2025年老年听力健康促进行动暨“学雷锋”义诊宣教活动。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从活动中了解到,老年人听力衰退不仅关系到身体健康,更可能对认知能力造成影响。听力损失往往先从高频段开始,应多留意听力下降的迹象,以免听力损失时间过长导致恶性循环,对听力的保护则要从年轻时就要开始了。
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焦粤龙介绍,老年性聋一般发生在60岁以上,由于年龄增长而引起听觉器官的衰老和退变从而导致双耳对称性听力下降。但老年人听力问题不仅导致言语交流能力下降,更重要的是随之而来对心理、社交的影响。老年人听力下降后,导致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久之则变得多疑、猜忌和自卑,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精神问题以及社会隔离现象。权威研究已经证实,在伴有轻、中、重度听力损失老年人中,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分别是听力正常老年人的2倍、3倍和5倍。除此以外,也会由于听不见汽车喇叭、火警铃声等而产生安全隐患。
因此,老年人听力下降问题需要足够的重视。焦粤龙介绍,老年人听力下降往往是从高频听力下降开始,对于比较尖锐的声音,比如小孩子、女性说话的声音,会感到听不清楚;也有的会表现为“听得见”却“听不清”别人说话。
“对于有听力下降的老人来说,改善听力最立竿见影的方式是佩戴助听器;假如听力严重受损、助听器效果不佳,则需要人工耳蜗。”焦粤龙介绍,今年3月1日起,人工耳蜗纳入了医保集采,价格从以往数十万元降到了数万元,对于听力严重受损者来说是重大利好。
他强调,及时察觉听力下降、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很重要,“如果我们听力下降又没有发现的话,时间长了就容易进入恶性循环。即使之后听力恢复了,比如佩戴了助听器,但是对声音的识别能力也还是会下降。”
焦粤龙还提醒,对听力的保护要从年轻开始,耳朵也要防止“过劳”。 “耳朵是我们唯一一个从来不会休息的器官。娱乐噪声、建筑噪声、工业噪声等都会导致听力损伤”他提醒喜欢戴耳机听音乐的年轻人,声量不要开得太大、能听见就行;也不要长时间佩戴,半小时左右就要休息一下,在环境嘈杂的酒吧、卡拉OK、建筑工地以及工厂里工作,也应该做好听力保护措施。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伍仞 通讯员:穗卫健宣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吴婉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