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 实时讯息 >

人民财评:老年玩具不是儿童玩具“换个标签”

林 风

近日,老年玩具引发社会关注。据报道,记者走访北京多家商场发现,玩具专柜几乎被儿童产品占据,部分老年产品商店里仅出售轮椅、按摩椅等大型器材。多家知名电商平台上,一些标签写有“老年玩具”的产品,在尺寸与功能设计等方面缺乏“适老化改造”。功能同质化问题,在老年玩具市场并不鲜见。

在消费市场新蓝海“银发经济”中,老年玩具是重要的细分领域之一——其一头连着市场活力、消费潜力,一头连着老年人的保健康复和精神休闲需求。发展好老年玩具这一市场领域,意义十分重要。

然而从目前来看,老年玩具遇到的难点和痛点并不少。例如,供需失衡,渠道断裂。老年玩具线上火热、线下门店难寻难买;又如,产品同质化。老年玩具产品类型、功能并不丰富,甚至有的老年玩具只是儿童玩具“换个标签”,难以对老人产生吸引力;再如,观念认知错位。不少人将老年玩具简单认为是消闲工具,或者儿童玩具的延伸,忽略了老年玩具本身具备的多重特性。老年玩具面临的难点痛点,既是行业企业发展的梗阻,也是如何着力助力银发经济蓬勃发展的必答题。答好这道题,需要从标准、行业企业和社会等多个层面破局。

出台标准,打好“地基”。标准是老年玩具能走多远的基石。考虑到老年人特殊的身体机能、精神状态和情感需求,老年玩具应当秉持安全环保、功能简单、互动性强、易上手等特点。眼下看,尽管有一些地方和行业组织在破题标准,但老年玩具仍旧缺乏国家层面的统一标准,特别是玩具的适老化标准。如此一来,导致一些老年玩具过于“敷衍”或者过于复杂,对老年人的吸引力差,无法提升老人消费意愿、沉淀消费黏性。相关部门和行业对此痛点不妨联手研究,探索突破。

广泛调研,创新产品。生产什么老年玩具、怎样更贴近老人需要,老人最有发言权。一方面,相关行业协会、组织和企业需广泛调研、科学论证,倾听和收集老年群体声音,依据实际需求“打磨”玩具产品的类型、功能、成色等。另一方面,行业和企业也要多从产品创新上想办法。老年玩具,不能只是九连环、鲁班锁、指尖陀螺等常规玩具,还应探索创新出更多产品。不妨考虑不同年龄段、身体状况、精神认知等老人实际,结合电子化、信息化甚至人工智能等手段研发设计产品。去探索创新并接受老人和市场的检验,不断筛选好产品,积累发展的经验和底气。

联手各方,培养人才。老年玩具看起来是老人在玩,却要解决老人愿不愿意玩、怎么玩、愿意玩多久等问题。业内人士指出,老年游戏师人才、老年玩具乐园场所、老年游戏全国联赛,是老年玩具行业前行和破局的“三驾马车”。这启示我们,老年玩具能否告别“不叫座”,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制定标准、创新产品的同时,行业企业仍需走向更广泛的社会,与养老机构、街道社区、社会组织、志愿队伍等多方联手。既为老人接触老年玩具找机会、找场所,也培养相关人才为老年人提供帮助指导,形成认知接受和乐于玩耍等观念习惯。

老有所乐、“老有所玩”,是对接老人需求、提高养老质量的题中之义。多方行动,打通行业产业梗阻、抓好产品质量、丰富市场供给,老年玩具就能为养老生活提供更多可能,老年人群就能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相关文章